近日,贵州医科大学黄江教授联合厦门大学王传超教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周必素研究员等团队在《NationalScienceReview》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demicdiffusionofHancultureintotheYunnan-Guizhouplateauinferredfromancientgenomes”的研究论文,通过对贵州大松山墓群出土人骨的古基因组研究,揭示西南地区族群大融合的历史。《NationalScienceReview》为中科院一区期刊,影响因子为16.3。 贵州医科大学、厦门大学和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联合研究团队,成功提取出了贵州大松山墓群出土的从宋到明朝的99例古代个体的DNA。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宋、元、明这一时间跨度内,大松山古代人群的遗传结构展现出了高度的连续性,反映出该地区社会的长期稳定性。大松山古代人群拥有大量与黄河流域人群相关的遗传成分,这与历史记录中大规模汉族人口自北向南迁移的记载相吻合,支持了自汉朝以来汉文化向中国南方扩张的人群与文化共同扩散模型。此外,研究团队还观察到与现代苗瑶语人群相关的大松山古代个体,这些古人为现代西南地区的苗瑶、壮侗语少数民族做出了较大的遗传贡献,揭示了大松山古代人群与当代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遗传联系。本研究从古基因组学的视角为理解现代贵州汉族、少数民族人群的遗传构成、古代人群的迁徙以及民族融合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是目前贵州地区最大规模的古人基因组研究。该研究填补了贵州地区古代人群的基因组数据部分空白,对理解历史时期西南地区的族群大融合历史有着重要作用。贵州医科大学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厦门大学生科院博士毕业生朱孔阳、贵州文物考古研究所胡昌国、贵州医科大学杨美庆、贵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兴龙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厦门大学和复旦大学王传超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黄江教授,贵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周必素和左云杰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资助。 |